真材实料育英才
工艺精湛铸重器
近期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以下简称为“材料学院”)
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材料学院70多年来坚持“真材实料育英才、工艺精湛铸重器”传统,全面推动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院、育人育才全过程各环节,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以打造国之重器、培养杰出人才服务强国复兴伟业。
党建引领,思政铸魂
学院事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党建引领”给出了关键答案。深入实施党建“领材”计划和党支部“创新”立项,全面建强党支部这个“火车头”;坚持10余年打造“最美材料人”思政素材库及 “材苑”系列大讲堂等思政品牌、坚持20余年开展“爱心”系列主题活动,让投身航天国防重点领域建功立业成为全院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成立一校三区青年科协,全方位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朱兆军表示,学院党委强化政治引领,永葆初心使命,激发师生打造国之重器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024年“材苑”系列大讲堂
李殿中院士“国家重大需求就是我们的选题”报告会
近年,学院获批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学院党委获批省“党建双创”标杆院系、1个党支部获批省样板支部,材料结构精密焊接与连接全国重点实验室获评省师德先进集体,学院团委获评省五四红旗团委,1个团支部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
“寓德于教、寓哲于教、寓念于教”。2023年,材料学院教授王晨曦荣获黑龙江省第二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他的课程《微纳加工技术》同年入选黑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王晨曦说,我仔仔细细打磨了这门课十年,我希望能在课程中将思政元素鲜活地融入基础课程建设中,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结合专业特色,找准育人角度,不断鼓励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学院近年获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全国三等奖1项、省一等奖1项,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团队2个,省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3项。
躬耕教学,立德树人
“每年有新教师入职、新同学进实验室,我都会把哈工大材料人艰苦奋斗的历程讲给他们听。”在材料学院任教34年,黑龙江省教学名师耿林教授始终认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将责任担当意识融入青年教师成长和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
耿林教授在为学生们讲课
“从本科到博士毕业,我曾一次次体会到先辈们跨越数十年给予的‘推背感’。”在材料学院求学十年,闫耀天聚焦新材料与异种材料连接前沿学术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今年他成为了一名新入职教师,“我要稳稳接过老一辈材料人的接力棒,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师道的光芒在材料学院薪火相传,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材料学院教师们坚定立德树人的初心,扎扎实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近年来,学院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和省一流课程/精品课程13门、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一连串数字体现了材料学院治学、育人积极进取之精神、蓬勃发展之态势。
优化实践,创新培养
以实践拓视野,学院激励学生用行动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国家的大我之中。下基层、走企业、观红色教育基地……走出教室校园,材料学院的同学们每个寒暑假都能奔赴全国各地,在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中体验另一种鲜活生动的课堂。2024年,材料学院深入13个省或直辖市,走访30余家重点用人单位,深入69个红色教育基地,覆盖师生300余人次。
“我们与学生一路上都在探讨那些书本上没有的‘答案’。”校社会实践十佳指导教师、材料学院辅导员张一楠持续协调配置实践育人资源,制定“材料强国”实景大思政路线,“从参与学生到指导教师,每一次实践的经历都让我对新材料产业的巨大变革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希望未来能创造更多机会让同学们触摸到哈工大新材料人的使命与担当。”
以实践促创新,学院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内的7个国家级科研与教学平台及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为学院学子们施展才华提供了无限可能,一大批在校学生每年在各类国家级科技竞赛获奖近百项——2024年,第十四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15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黑龙江赛区获奖26项……学院学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博士项目4项。
2023级材料学专业博士生汪柏含团队的作品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省赛金奖并晋级全国决赛。汪柏含说,通过竞赛,我反复提醒自己要多思考、抠细节,对创新创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1级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生朱钰可说:“在导师的指导下,今年我有幸获批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博士项目,同时依托团队核心技术、学院创业苗圃以及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办了公司。”他表示,为支持孵化项目,学院提供了专项资金和项目集训的机会,及时解决团队需求。
学院学术活动
“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学生创新培养模式育人效果显著,学院杰出人才典型持续涌现,学生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活力团支部、 “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以及全国大学生学科类竞赛和其它国家级竞赛奖励500余项,研究生年均发表SCI文章400余篇,学院累计培养出21位两院院士、3000余名航天领域校友等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书写着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忠诚与奉献。
勇担使命,科技报国
从“长征”系列火箭到中国空间站建设,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学院自觉站位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和“高校国家队”,在航天装备制造中主动出列、领命先行,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国家重大工程。
周玉院士创新群体王亚明教授课题组研制的火箭伺服系统耐磨动密封涂层轻量化蓄压器壳体应用于长征系列火箭。
材料结构精密焊接与连接全国重点实验室冯吉才教授团队张秉刚教授课题组协同航天六院研发的铜钢电子束焊接技术,应用于长征七号新型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制造,为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任务保驾护航。
苑世剑教授团队带领流体高压成形技术研究所团队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一院合作攻关,成功研制出整体结构复杂异形氧气输送管件,为航天员长时间出舱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苑世剑教授团队从根本上攻克了大尺寸薄壁曲面构件整体成形中起皱和开裂并存的国际性难题,使我国火箭结构制造关键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武高辉教授团队研制的仪表级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Al),用于“祝融号”巡视器的双轴天线驱动机构。
苏彦庆教授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研发的北京冬奥会零碳排放火炬。
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制造的车头成功应用于复兴号高铁。
蔡伟教授、隋解和教授与刘紫航教授团队在热电界面材料智能设计和高效器件研制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
近五年,学院年均授权发明专利220余项,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0余项。
哈工大材料学科建设情况
• 2024年5月ESI世界排名进入前万分之一!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2017年)
• 入选全国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2017年)
• 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第三(2012年)
• 全国首批一级重点学科(2007年)
• 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
• 全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6年)
• 全国首批重点学科点(1987年)
• 全国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85年)
• 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1年)
• 全国首批金属材料及热加工类专业(1952年)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使命。”材料学院院长黄陆军说,哈工大新材料人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赓续传承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在塑造大视野、大格局中彰显新担当,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关接着一关闯,再创材料学科新辉煌!
文字&排版丨李双余
图片丨材料学院等
责任编辑丨阚思邈
审核丨宋玲 李守斌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