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火了!厦门大学这门课,不仅要带着脑子去,更要记得带着杯子去

2024-09-27 22:54:37| 发布者:升学规划|分类:大学资讯| 45阅读| 举报

在厦大,有这样一门通识课,同学们要带着脑子去,更要记得带着杯子去

本学期是这门课的第五次开课,这门课始终是通识课里的“网红代表”,选课人数最多时超过1000人。每到选课时,特殊加课的申请就挤满了授课老师邵文尧的邮箱。“我就快毕业了,能不能让我选上一次您的课!”“我可以自带板凳,就让我去‘蹭’个课吧!”

究竟是什么课,让全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如此热衷?

“把课堂搬出去”

《精酿啤酒文化与品鉴》由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邵文尧老师讲授,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

在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探索酒文化,还能系统地学习精酿啤酒的酿造技术和商业化的策略更有机会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

邵文尧在上课


“科班出身”的邵文尧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并在研究生阶段专注于微生物酿造,对酒类酿造技术和酿造酒市场、运营有着深刻的理解。

“精酿啤酒是一块很有前景的市场,却在各个环节上缺少人才。”因此,自2023年春季起,邵文尧开设《精酿啤酒文化与品鉴》,希望这门课能让更多人感受到酒文化的深厚魅力,增进对精酿啤酒的了解。

可是问题来了,这门课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相较于单一的理论讲授,邵文尧更青睐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因此,课程前两周进行酒文化的基础理论教学后,邵文尧会将课堂搬到精酿啤酒酿造工坊,这是校内精酿啤酒生产实习研发的主要场所。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直接接触啤酒的原材料——麦芽、啤酒花和酿酒酵母,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原来麦芽可以有这么多口味!”

同学们品尝麦芽

但这还远远不够,知道了原材料和原理,却没有实践的机会,学生还是不明白精酿啤酒制作的来龙去脉。

为此,邵文尧团队利用多年的研究成果,开发了一款虚拟仿真软件,依托该软件的虚拟仿真实验课2021年入选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目前正在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在课上,学生们将进入机房,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来模拟从糖化、过滤到添加酵母的整个酿造流程,甚至可以设计出一款个性化的“虚拟啤酒”。

这下酒“生产”出来了,怎么卖又成了问题。

在紧接着的课程里,邵文尧将自己十多年的行业经验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一款精酿啤酒如何设计包装、如何宣传、如何营销……不论你是哪个专业的同学,总能在生产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把课堂搬出去”是邵文尧的教学理念之一。他认为,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室环境,而是可以延伸到生产车间、实验室、机房等地。他还计划在未来带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以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

这门课程还设置了一个最激动人心的环节——精酿啤酒品鉴

邵文尧会将团队酿造的精酿啤酒以及其他品牌的精酿啤酒带到课堂上,教学生如何采用国际精酿啤酒大赛的专业评分标准细细品鉴,从外观、香气、风味、口感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分

每到这一环节,同学们的眼睛都亮起来了,课程的气氛更是像冒泡的啤酒一般活跃。

“之前不了解什么是精酿啤酒,上了课收获很大!”

“上课后被老师的‘厦园精酿’团队所吸引,自己也成为了老师大创项目里的一员,感觉特别有意思!”

从课堂,迈向“无限”

“无限”是邵文尧对《精酿啤酒文化与品鉴》的描述。

“理工科的学生可以研究如何酿造优质的啤酒,新闻传播专业的同学可以思考如何有效地营销这款酒,设计专业的同学则可以发挥创意特长,设计吸引人的包装……”相比传统的作业形式,邵文尧更鼓励学生们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专业背景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往届学生部分作品展示


因此,在最后的作业呈现中,既有研究精酿啤酒相关法规与政策的论文,也有宣传精酿啤酒的小视频,还有别出心裁的Logo与包装设计,甚至有校园啤酒吧的设计图。

让一门课程不仅仅是课程本身,而是能对其学生未来产生积极影响,这是邵文尧一直坚持的目标。作为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优秀导师,邵文尧将《精酿啤酒文化与品鉴》课程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由他创建的“厦园酿造”团队每年都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大赛,成绩斐然。仅在2024年,就有7支队伍进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其中4支获得了金奖,1支获得银奖,另有1支获得铜奖,这些队伍的成员很多都来自《精酿啤酒文化与品鉴》课程。

比如,“智酶科技——高品质酶制剂创新领跑者”这一项目,研究的是β-葡聚糖酶相关技术,该技术能够让啤酒在酿造过程中有效降低麦汁黏度,提高过滤效率。

该项目成员来自全校不同专业,许多成员是在《精酿啤酒文化与品鉴》课堂上被邵文尧的讲解深深吸引,主动申请加入团队的。

课下,同学主动找邵文尧老师探讨问题


对此,邵文尧表示:“看到有同学愿意深耕精酿啤酒领域,甚至有同学转换研究方向来参与我的课题,这一切都超出了我的预期。”

精酿+水果=?

邵文尧还有一个身份——国家科技特派员,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以此推动乡村振兴。

自2022年起,邵文尧带着精酿啤酒技术走访全国各地,助力新脱贫地区培育地方经济的“造血功能”。

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他发现当地盛产的毛葡萄并不适合用于葡萄酒或葡萄汁的生产,大量毛葡萄滞销。邵文尧老师将野生毛葡萄带回厦门大学,思考如何把这些毛葡萄利用起来。

在团队的多次尝试后,发现毛葡萄的果香浓郁,加入啤酒后口感丰富,微微的涩味为啤酒增添了一分独特。因此,他们决定打造多品类的毛葡萄精酿啤酒。

往届《精酿啤酒文化与品鉴》课程的学生们深入挖掘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人文历史,为毛葡萄精酿啤酒赋予了独特的故事,还设计了具有代表性的包装目前,这款啤酒已成功上市。

学生设计的毛葡萄精酿包装


类似的需求还有很多。福建龙岩种植着大量高品质的蜜柑,但由于主要以鲜果形式销售,产值并不高,当地政府希望增加蜜柑的附加值。

厦门大学派往龙岩市黄地村的时任驻村书记高世杰老师发现了这一需求,向邵文尧发出了合作的邀请。

经过实地调研和市场考察,邵文尧提出了将蜜柑果味融入精酿啤酒的方案。《精酿啤酒文化与品鉴》课程的同学也参与了蜜柑系列精酿啤酒的酿造、包装设计、品牌设计等环节。

邵文尧团队在进行精酿啤酒研发

蜜柑精酿啤酒产品实物


高世杰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邵文尧一起规划建厂、引进投资。蜜柑系列啤酒已于2023年底研发完成,正在当地建设工厂,即将上市

在邵文尧看来,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他说:“在‘学’的层面,我们围绕《精酿啤酒文化与品鉴》这样的通识课与专业课,以及研究基地等搭建基础;‘研’则依托于厦园酿造团队酿造领域的科研工作,为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学生们在深入掌握精酿啤酒知识后,将文化知识与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以项目策划展现出来吸引投资。最后,‘产’的环节无缝衔接,企业接过接力棒,将项目从理论推向实践,实现落地。”

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蔡梓心同学在2023年秋季学期选修了《精酿啤酒文化与品鉴》,她也因此成为了“厦园精酿”团队宣传组的成员之一,毛葡萄精酿的包装设计就有她的一份力

“最开始是受到朋友推荐选了课,没想到还因为这节课获得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帮到了罗城的农民,还打磨了我的设计技能。选这门课,绝对没错!


采写:赖旻琪、魏欣静

图:刘学铜、赵景涵、苏彦凯、部分来源受访者

排版/编辑:赖旻琪

责编:张火火、曾浣浣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厦门大学
  • 点评
暂无点评 :) 发布点评

输入分数,查询能上的大学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