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师生在科研领域再创佳绩,这不仅是对我校科研实力的肯定。更是每一位参与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让我们为他们点赞!
NEWS
1. 我校教师团队在工程技术与化学化工领域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论文
近日,我校生命学院生物计量与检验检疫研究所俞晓平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题为“A target-triggered domino platform for multimode-guided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of multiple β-agonists”的研究论文。生命科学学院张彪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俞晓平研究员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林晓东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本研究基于广谱抗体开发了一种免疫分析法,对实际样品中10种β-激动剂残留进行多模式测定。广谱多克隆抗体(pAb)修饰钯/铂纳米颗粒(Ms-Pd/PtNPs)表面后制成纳米探针(Ms-Pd/Pt-pAbNPs)。基于间接竞争原理,以沙丁胺醇作为分析物,通过将Ms-Pd/Pt-pAbNPs截留在测试线(T线)的表面来实现视觉传感模式,肉眼检测限为1.0 ng/mL。随后,具有氧化酶性能的Ms-Pd/Pt-pAbNPs将TMB催化为蓝色的oxTMB,基于比色传感方式,实现沙丁胺醇0.01至100 ng/mL范围的检测,检测限为0.01 ng/mL,比传统免疫分析(ELISA)低75倍。oxTMB将近红外(NIR)激光转化为光热能量,基于光热法分析,用于沙丁胺醇0.01至100 ng/mL范围检测,检测限为0.01 ng/mL,比ELISA低75倍。构建多模式免疫层析法可以实现沙丁胺醇、克伦特罗、西马特罗、溴布特罗、班布特罗、马布特罗、特布他林、妥布特罗、克伦丙罗以及西马特罗的同时检测。
图1 基于多模式检测沙丁胺醇的侧流免疫分析法
图2 三种模式检测结果分析
图3 开发的方法在实际样品:
猪肉、牛肉和动物饲料样品的检测结果
该研究将具有高催化性能的Ms-Pd/PtNPs和具有颜色和光热性能oxTMB集成到免疫层析中作为多种信号,实现了多目标物的可视化-比色-光热传感。开发的多模式免疫层析法能够进行猪肉、牛肉和动物饲料样品中多目标的检测。基于比色模式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6.0 ~ 100.8%,而基于光热模式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6.0% ~ 102.0%。这种多模式免疫层析法的输出信号增强了分析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准确性,为其在各种应用场景的即时检测提供了新方法。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101000)、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23C200006)、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C02049, 2021C02061)等项目的支持。
NEWS
2.我校青年教师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理学院青年教师朱雪良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异质结设计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中科院一区,IF=27.4),论文题为“A Surface Reconstructed Bilayer Heterojunction Enables Efficient and Stable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第一作者为我校理学院青年教师朱雪良,中国计量大学理学院为第二署名单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与SQ理论极限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由于钙钛矿上表面高缺陷态密度造成的开压损耗所致。鉴于此,近日我校理学院青年教师朱雪良于Advanced Materials刊发了一种巧妙的表面“溶解-再结晶”策略,并构建出独特的双层异质结(BLH)。该项研究确立BLH作为一种变革性的方法,可以将钙钛矿/C60界面处缺陷态密度降低至前所未有的水平。与传统2D异质结膜厚(5-20 nm)不同,BLH膜厚可达50-70 nm且不影响载流子的层间传输。更重要的是,在1.52 eV带隙的BLH结构器件中,Voc损失降低至325mV,达到了SQ理论极限的97%以上,可媲美GaAs太阳能电池。相应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也突破至26.1%(认证25.72%),为最高效率的单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之一,在最大功率点持续测试1200小时后仍可保持初始效率94%以上。该项研究对于倒置钙钛矿光伏领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攻克了长期以来限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效率的瓶颈。
该项工作提出了一种开创性的表面重构策略,并揭示了稳定BLH结构的形成过程与内在物理机制,大幅降低了缺陷态密度与开压损耗,取得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和长期稳定性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商业化发展的进程。
此论文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2022YFA14049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074115)的资助。
NEWS
3.经管学院王泽林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我校经管学院王泽林博士团队围绕群体共识决策,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发表题为“A minimum cost consensus model with linguistic information in an asymmetric costs context to prevent manipulative behavior for emergency decision making”的学术论文。王泽林博士为第一作者,吴增源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署名单位均为中国计量大学。
应急决策(EDM)是一个多阶段、多主体、多层级的适应性动态演进过程。在处置重大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时,应急决策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决策的质量和效果,进而影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因此,如何提高应急决策的效能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决策过程的复杂性、紧迫性,以及决策专家知识领域的差异性,使得共识决策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为此,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具有情感偏好的三支语义量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非对称的最小成本共识模型,进一步开发了一个考虑决策者后悔厌恶心理行为的综合反馈调整机制,同时可以防止专家的人为操纵行为,最后,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新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是人工智能与模糊系统领域顶级学术期刊,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0.7。